核心观点
当前债市底部震荡过程中呈现倒三角形收敛、做多赔率不足的新特征,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,10年国债利率在1.80-1.85%区间或为逐步加仓机会。
1.历史上债市底部震荡行情如何演绎?从利率走势来看,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以前,债市均经历了一轮利率流畅下行的单边牛市,随后进入较长时间周期的底部震荡,底部震荡后均开启了新一轮利率的流畅下行。这与2025年跨年前债牛行情利率加速下行,跨年后持续底部震荡较为相似,但2025年债市并未出现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间底部震荡时期利率高点及低点保持稳定的情形,而是面临利率底部震荡区间收敛、做多赔率不足的困境。从基本面、货币政策与资金面以及权益市场表现来看,2025年债市环境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同样具有可比性。
2. 当前债市走到哪个阶段?首先,从技术分析层面来看,倒三角形收敛通常意味着资产价格在当前方向上缺乏进一步走强/走弱动能,因此后续可能面临重新选择方向。其次,目前可以看到两个积极信号:(1)本轮底部震荡时间起于2月初,截至目前已耗时约7个月,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利率底部震荡时间较为接近,底部震荡周期预计不会持续太长;(2)从国债期货成交量价来看,9月11日国债期货做多情绪在连续超跌后有所修复,除TL品种外其余各品种主力合约均收涨,且持仓量均较前日明显增加。最后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前高为1.90%,降息10BP后在调整中利率高点或进一步下降,但恐慌性赎回之下本轮利率高点或被情绪放大,因此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利率企稳时机,10年国债利率在1.80-1.85%附近或为逐步加仓机会。
正文
1 如何看待本轮债市调整?
9月4日以来,长端利率经历一轮加速上行,截止9月11日10年国债活跃券盘中高点触及1.83%,累计最大上行幅度超9BP。
2025年跨年以来债市总体处于经历了单边牛市后的底部震荡行情,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较为类似,本文立足于复盘历史上债市如何走出底部震荡行情?以及当前债市走到哪个阶段?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。
(1)历史上债市底部震荡行情如何演绎?
从利率走势来看,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以前,债市均经历了一轮利率流畅下行的单边牛市,随后进入较长时间周期的底部震荡,底部震荡后均开启了新一轮利率的流畅下行。这与2025年跨年前债牛行情利率加速下行,跨年后持续底部震荡较为相似,但2025年债市并未出现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间底部震荡时期利率高点及低点保持稳定的情形,而是面临利率底部震荡区间收敛,做多赔率不足的困境。
具体来看:
2014年11月26日至2015年7月2日间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处于震荡偏强状态。2014年1月3日至2014年11月25日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由4.655%下行至3.455%,累计下行幅度约120BP,随后进入约7个月的底部震荡区间。2014年11月26日至2015年7月2日间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在3.34%-3.85%底部区间震荡,但债市行情总体震荡偏强,收益率高点及低点均逐步下移。
2019年2月14日至2019年11月14日间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同样处于震荡偏强状态。2018年1月18日至2019年2月13日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由3.97%下行至3.07%,累计下行幅度约90BP,随后进入约9个月的底部震荡区间。2019年2月14日至2019年11月14日间,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在3.00-3.43%底部区间震荡,期间债市行情同样震荡偏强,收益率高点及低点均逐步下移。
2025年2月7日至今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同样底部震荡,但震荡区间收敛,投资者面临做多赔率不足的困境。2024年10月24日至2025年2月6日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加速下行,由2.146%下行至低点1.5950%,累计下行幅度约55BP,随后同样进入底部震荡区间,至今已约7个月时间。2025年2月7日至今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震荡区间约为1.605%-1.89%。虽然利率底部震荡特征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较为相似,但值得投资者留意的是,由于全年降息预期在2月6日之前已交易较为充分,因此底部震荡区间收益率低点上移,而由于2025年5月8日央行降息10BP,因此预计底部震荡区间高点同样会出现下移,投资者将面临做多空间收窄、赔率不足的困境。
从基本面、货币政策与资金面以及权益市场表现来看,2025年债市环境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同样具有可比性。
首先,基本面修复偏缓基调未发生明确转变。2015年上半年,国内经济处于“三期叠加”阶段(增长速度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、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),GDP增速放缓至7.1%,工业增加值低位运行,PPI同比连续40个月负增长(2015年6月PPI同比-4.81%)。2019年,经济下行压力持续,全年GDP增速6.1%(逐季回落至四季度5.9%),PPI同比在7月由正转负(2019年10月同比-1.6%为年内低点),企业盈利压力较大。2025年,经济虽处于弱复苏周期,但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仍疲弱,叠加地方政府债务约束,经济向上弹性有限,GDP增速预计保持在5%左右,低增长环境仍支撑债市利率下行。
其次,宽松货币政策仍然是债市的底层支撑。2015年上半年,央行通过两次全面降准(累计1.5个百分点)配合三次降息(存贷款基准利率调降累计75BP),释放大量流动性;7天OMO利率从2015年初的3.85%下行至年中的2.5%,资金面持续宽松。2019年,央行实施三次全面降准(累计1.5个百分点)并下调1次政策利率(MLF中标利率下调5BP),搭配MLF、OMO等工具投放流动性,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整体下行(3个月Shibor下降33BP至3.02%),资金面合理充裕。2025年,为配合财政稳增长政策,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,当前已降准1次(0.5个百分点)并降息1次(7天OMO利率下调10个BP),资金利率中枢自跨年以来显著下行,DR007当前维持在1.5%以下水平,资金面均衡偏宽松,为债市提供较好的呵护环境。
权益市场均走强,且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。2015年上半年,成长股(创业板)表现显著优于价值股(沪深300),创业板指上半年涨幅达109%,而上证指数涨幅仅37%;2019年,成长股(电子、计算机、通信)仍是市场主线,而传统行业(如钢铁、煤炭)表现疲软,创业板指数全年涨幅达75%仍然跑赢沪深300(涨幅33%)及上证指数(涨幅28%);2025年跨年后至今权益市场结构性行情突出,中小板块(北证、科创板)获得更多加仓,创业板指数总市值涨幅达40%,北证50指数总市值涨幅近38%,科创50达30%,而上证指数及沪深300总市值涨幅仅为17%。三个阶段均呈现“成长优于价值、新兴优于传统”结构性分化。
(2)当前债市走到哪个阶段了?
历史上债市经历了较长的底部震荡后大概率重新进入新的下行通道。参考历史经验,当前债市格局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较为相似,均处于经历了债市单边牛市后的底部震荡区间。从基本面、货币政策与资金面以及权益市场表现来看,2025年债市环境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同样具有可比性,因此从长周期维度来看,在经历了较长时间底部震荡后不排除债市会沿着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以后的走势,进入新的下行通道。
但当前债市底部震荡过程中呈现倒三角形收敛的新特征,导致做多赔率收窄。如前文所述,以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走势为例,本轮利率底部震荡过程并未像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一样出现利率低点和高点均逐步下降的特征,而是随着央行降息1次出现了利率高点下移,又由于货币宽松预期后移而低点逐步上升,呈现倒三角形收敛的形态。由于震荡区间的下沿在抬升,因此投资者做多的空间收窄、赔率下降。
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,10年国债利率在1.80-1.85%区间或为逐步加仓机会。
首先,从技术分析层面来看,倒三角形收敛通常意味着资产价格在当前方向上缺乏进一步走强/走弱动能,因此后续可能面临重新选择方向。
其次,目前可以看到两个积极信号:
(1)本轮底部震荡时间起于2月初,截至目前已耗时约7个月,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利率底部震荡时间较为接近,底部震荡周期预计不会持续太长;
(2)从国债期货成交量价来看,9月11日国债期货做多情绪在连续超跌后有所修复,除TL品种外其余各品种主力合约均收涨,且持仓量均较前日明显增加。
最后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前高为1.90%,降息10BP后在行情调整中利率高点或进一步下降,但恐慌性赎回之下本轮利率高点或被情绪放大,因此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利率企稳时机,10年国债利率在1.80-1.85%区间或为逐步加仓机会。
2 风险提示
市场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,技术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;
宏观经济政策或发生超预期的边际变化,可能导致资产定价逻辑发生改变,造成债券市场出现调整;
机构行为具有一定不可预测性,当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并形成负反馈时,可能导致债券市场出现调整。
核心观点
当前债市底部震荡过程中呈现倒三角形收敛、做多赔率不足的新特征,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,10年国债利率在1.80-1.85%区间或为逐步加仓机会。
1.历史上债市底部震荡行情如何演绎?从利率走势来看,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以前,债市均经历了一轮利率流畅下行的单边牛市,随后进入较长时间周期的底部震荡,底部震荡后均开启了新一轮利率的流畅下行。这与2025年跨年前债牛行情利率加速下行,跨年后持续底部震荡较为相似,但2025年债市并未出现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间底部震荡时期利率高点及低点保持稳定的情形,而是面临利率底部震荡区间收敛、做多赔率不足的困境。从基本面、货币政策与资金面以及权益市场表现来看,2025年债市环境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同样具有可比性。
2. 当前债市走到哪个阶段?首先,从技术分析层面来看,倒三角形收敛通常意味着资产价格在当前方向上缺乏进一步走强/走弱动能,因此后续可能面临重新选择方向。其次,目前可以看到两个积极信号:(1)本轮底部震荡时间起于2月初,截至目前已耗时约7个月,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利率底部震荡时间较为接近,底部震荡周期预计不会持续太长;(2)从国债期货成交量价来看,9月11日国债期货做多情绪在连续超跌后有所修复,除TL品种外其余各品种主力合约均收涨,且持仓量均较前日明显增加。最后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前高为1.90%,降息10BP后在调整中利率高点或进一步下降,但恐慌性赎回之下本轮利率高点或被情绪放大,因此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利率企稳时机,10年国债利率在1.80-1.85%附近或为逐步加仓机会。
正文
1 如何看待本轮债市调整?
9月4日以来,长端利率经历一轮加速上行,截止9月11日10年国债活跃券盘中高点触及1.83%,累计最大上行幅度超9BP。
2025年跨年以来债市总体处于经历了单边牛市后的底部震荡行情,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较为类似,本文立足于复盘历史上债市如何走出底部震荡行情?以及当前债市走到哪个阶段?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。
(1)历史上债市底部震荡行情如何演绎?
从利率走势来看,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以前,债市均经历了一轮利率流畅下行的单边牛市,随后进入较长时间周期的底部震荡,底部震荡后均开启了新一轮利率的流畅下行。这与2025年跨年前债牛行情利率加速下行,跨年后持续底部震荡较为相似,但2025年债市并未出现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间底部震荡时期利率高点及低点保持稳定的情形,而是面临利率底部震荡区间收敛,做多赔率不足的困境。
具体来看:
2014年11月26日至2015年7月2日间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处于震荡偏强状态。2014年1月3日至2014年11月25日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由4.655%下行至3.455%,累计下行幅度约120BP,随后进入约7个月的底部震荡区间。2014年11月26日至2015年7月2日间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在3.34%-3.85%底部区间震荡,但债市行情总体震荡偏强,收益率高点及低点均逐步下移。
2019年2月14日至2019年11月14日间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同样处于震荡偏强状态。2018年1月18日至2019年2月13日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由3.97%下行至3.07%,累计下行幅度约90BP,随后进入约9个月的底部震荡区间。2019年2月14日至2019年11月14日间,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在3.00-3.43%底部区间震荡,期间债市行情同样震荡偏强,收益率高点及低点均逐步下移。
2025年2月7日至今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同样底部震荡,但震荡区间收敛,投资者面临做多赔率不足的困境。2024年10月24日至2025年2月6日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加速下行,由2.146%下行至低点1.5950%,累计下行幅度约55BP,随后同样进入底部震荡区间,至今已约7个月时间。2025年2月7日至今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震荡区间约为1.605%-1.89%。虽然利率底部震荡特征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较为相似,但值得投资者留意的是,由于全年降息预期在2月6日之前已交易较为充分,因此底部震荡区间收益率低点上移,而由于2025年5月8日央行降息10BP,因此预计底部震荡区间高点同样会出现下移,投资者将面临做多空间收窄、赔率不足的困境。
从基本面、货币政策与资金面以及权益市场表现来看,2025年债市环境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同样具有可比性。
首先,基本面修复偏缓基调未发生明确转变。2015年上半年,国内经济处于“三期叠加”阶段(增长速度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、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),GDP增速放缓至7.1%,工业增加值低位运行,PPI同比连续40个月负增长(2015年6月PPI同比-4.81%)。2019年,经济下行压力持续,全年GDP增速6.1%(逐季回落至四季度5.9%),PPI同比在7月由正转负(2019年10月同比-1.6%为年内低点),企业盈利压力较大。2025年,经济虽处于弱复苏周期,但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仍疲弱,叠加地方政府债务约束,经济向上弹性有限,GDP增速预计保持在5%左右,低增长环境仍支撑债市利率下行。
其次,宽松货币政策仍然是债市的底层支撑。2015年上半年,央行通过两次全面降准(累计1.5个百分点)配合三次降息(存贷款基准利率调降累计75BP),释放大量流动性;7天OMO利率从2015年初的3.85%下行至年中的2.5%,资金面持续宽松。2019年,央行实施三次全面降准(累计1.5个百分点)并下调1次政策利率(MLF中标利率下调5BP),搭配MLF、OMO等工具投放流动性,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整体下行(3个月Shibor下降33BP至3.02%),资金面合理充裕。2025年,为配合财政稳增长政策,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,当前已降准1次(0.5个百分点)并降息1次(7天OMO利率下调10个BP),资金利率中枢自跨年以来显著下行,DR007当前维持在1.5%以下水平,资金面均衡偏宽松,为债市提供较好的呵护环境。
权益市场均走强,且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。2015年上半年,成长股(创业板)表现显著优于价值股(沪深300),创业板指上半年涨幅达109%,而上证指数涨幅仅37%;2019年,成长股(电子、计算机、通信)仍是市场主线,而传统行业(如钢铁、煤炭)表现疲软,创业板指数全年涨幅达75%仍然跑赢沪深300(涨幅33%)及上证指数(涨幅28%);2025年跨年后至今权益市场结构性行情突出,中小板块(北证、科创板)获得更多加仓,创业板指数总市值涨幅达40%,北证50指数总市值涨幅近38%,科创50达30%,而上证指数及沪深300总市值涨幅仅为17%。三个阶段均呈现“成长优于价值、新兴优于传统”结构性分化。
(2)当前债市走到哪个阶段了?
历史上债市经历了较长的底部震荡后大概率重新进入新的下行通道。参考历史经验,当前债市格局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较为相似,均处于经历了债市单边牛市后的底部震荡区间。从基本面、货币政策与资金面以及权益市场表现来看,2025年债市环境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同样具有可比性,因此从长周期维度来看,在经历了较长时间底部震荡后不排除债市会沿着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以后的走势,进入新的下行通道。
但当前债市底部震荡过程中呈现倒三角形收敛的新特征,导致做多赔率收窄。如前文所述,以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走势为例,本轮利率底部震荡过程并未像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一样出现利率低点和高点均逐步下降的特征,而是随着央行降息1次出现了利率高点下移,又由于货币宽松预期后移而低点逐步上升,呈现倒三角形收敛的形态。由于震荡区间的下沿在抬升,因此投资者做多的空间收窄、赔率下降。
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,10年国债利率在1.80-1.85%区间或为逐步加仓机会。
首先,从技术分析层面来看,倒三角形收敛通常意味着资产价格在当前方向上缺乏进一步走强/走弱动能,因此后续可能面临重新选择方向。
其次,目前可以看到两个积极信号:
(1)本轮底部震荡时间起于2月初,截至目前已耗时约7个月,与2015年上半年及2019年利率底部震荡时间较为接近,底部震荡周期预计不会持续太长;
(2)从国债期货成交量价来看,9月11日国债期货做多情绪在连续超跌后有所修复,除TL品种外其余各品种主力合约均收涨,且持仓量均较前日明显增加。
最后,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前高为1.90%,降息10BP后在行情调整中利率高点或进一步下降,但恐慌性赎回之下本轮利率高点或被情绪放大,因此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利率企稳时机,10年国债利率在1.80-1.85%区间或为逐步加仓机会。
2 风险提示
市场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,技术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;
宏观经济政策或发生超预期的边际变化,可能导致资产定价逻辑发生改变,造成债券市场出现调整;
机构行为具有一定不可预测性,当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并形成负反馈时,可能导致债券市场出现调整。